說明:文章命名準則
對於ArchWiki作者和編輯者來說,文章命名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。這篇文章是關於取名的完整指導方針,同時這篇文章也為ArchWiki作者和編輯者提供了關於命名他們文章的一些建議供參考。
關於文章名稱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文章名字有兩個作用。它們是ArchWiki站點上wiki內容的標識符,同時它們也能讓讀者知道文章的內容。因此,一篇文章的標題必須是獨一無二而又具有描述性的。
有時,文章標題反映出文章的「類型」 ,也有時提供出額外的信息,例如文章所使用的語言。
描述性的名稱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名稱要儘可能的詳細精確,並且反映出文章所描述的範圍
Wiki文檔與大家從報紙或者網站上看到的軟硬體評測不同,大家一般在出現某些問題的時候,或者有某些特定需求的時候才來查閱Wiki文檔。所以,迅速地定位這些需求然後提供快速的解決方案是最重要的。為便於提高可讀性,使讀者能夠快速地獲得想要的信息,文章的名字(或者說它們的標題)必須在文章範圍要求下儘可能的詳細和明確。
例子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類似 Boost Pacman 的名稱可能會讓大多數讀者誤解. 某些讀者可能看成boost Pacman的 「某些方面」 (Boos在英文中是噓某人,喝倒彩的意思),但是這些內容大概不會出現在文章中。因此,文章名稱必須儘可能詳細精確,為了便於檢視,也不要太長. 例如上述文章名就可以重命名成改善Pacman性能。
允許文章的擴充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名稱必須比較通用,以方便以後對文章內容的擴充
為了給以後編輯和增補預留空間,文章的名字有的時候需要故意不那麼精確。當然,為了縮短標題長度而縮短標題長度不是個好主意。另一方便,如果你覺的你的文章涵蓋了所有想要描述的方面,並且未來沒有增補文章「範圍」的需求,那麼就讓文章標題越精確越好。
例子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讓我們舉一個新例子.有一篇文章標題是《在啟動時自動啟動一個登錄管理器(KDM, GDM, or XDM)》。然而將來可能有新的DM取代KDM,GDM,XDM。所以這篇文章需要一個範圍更大的標題,例如《自動啟動登錄管理器》。
縮短文章名稱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名稱必須儘可能精簡
為了讓讀者能夠儘量快速地檢視文章列表,一個簡短的文章標題是重要的。很多讀者使用一些快速瀏覽的方法來閱讀Wiki,所以你大概不想寫一個幾千米長的標題來浪費他們的時間。同時簡短的標題看起來更加專業。
本文使用如下標題作為實例:
- 怎麼樣使用交互式的網絡傳輸管理軟體讓pacman提高下載的速度呢
下面將介紹數種簡化標題的方法,雖然有些方法可能並不適用於該實例。
去掉不必要的助詞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「的」,「得」,「地」,「呢」之類的助詞,在不影響表達的情況下,儘量減少在標題中用。
- 怎麼樣使用交互式的網絡傳輸管理軟體讓pacman提高下載的速度呢
- 怎麼樣使用交互式網絡傳輸管理軟體為pacman讓pacman提高下載速度
避免使用疑問句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不要用「怎麼樣使用...做...」作標題,直接說「使用...做...」即可。
應用該方法簡化標題:
- 怎麼樣使用交互式網絡傳輸管理軟體為pacman讓pacman提高下載速度
- 使用交互式網絡傳輸管理軟體讓pacman提高下載速度
重組詞彙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讓pacman提高下載速度顯得有些冗長,可以簡化成加速pacman下載
應用該方法簡化標題:
- 使用交互式網絡傳輸管理軟體讓pacman提高下載速度
- 使用交互式網絡傳輸管理軟體加速pacman下載
使用常見詞彙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交互式網絡傳輸管理軟體並不是常見的詞彙,雖然讀者能夠讀懂。為了增強可讀性,應該使用更簡潔更常用的詞彙多線程下載工具
應用該方法簡化標題:
- 使用交互式網絡傳輸管理軟體加速pacman下載
- 使用多線程下載工具加速pacman下載
看看結果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讓我們再看看改寫前後的標題,意思上是否有偏差呢?
- 怎麼樣使用交互式的網絡傳輸管理軟體讓pacman提高下載的速度呢
- 使用多線程下載工具加速pacman下載
看起來還不錯,新的標題簡潔多了。
多語言文章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非英文的的命名必需要一個語言標示符。
為了方便管理員以及跨語言連結,非英語文章請使用英文標題 (語言) 的格式。其中,「語言」用此語言的拼寫法書寫。為了方便本地語言使用者,你也可以創建一個完全用本地語言書寫標題的文章,然後將其重定向至英文標題 (語言) 頁面。更多信息,參見Help:i18n (簡體中文)。
例子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舉例說明,如果你有一篇文章叫做pacman, 你就應該叫中文翻譯版本文章為 pacman (簡體中文), 而塞爾維亞版本叫 pacman (Српски)。
關於中文文章命名的附加說明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由於中文的使用地區很廣泛,不同地區使用的中文有很多不同點,並可粗略地分為簡體中文和正體中文,因此Wiki將分為兩類處理,但兩者之間相同處也非常多,很容易就會發生命名相同的情況。因此,上述「為了方便本地語言使用者,你也可以創建一個完全用本地語言書寫標題的文章,然後將其重定向至英文標題 (語言) 頁面」 的做法不一定適用於中文。建議的方法:若對於同一個標題,簡體中文和正體中文的書寫法相同,則在文章名字後面加上 (語言)後綴。
例子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例如。對於「新手指南」這個名字。簡體中文和正體中文的書寫法是相同的。兩者衝突,此時,在文章名字後面加上語言後綴即可。對於簡體中文書寫的文章,則結果為:新手指南 (簡體中文)。然後再對這個加了後綴的頁面進行重定向即可。
新中文 Wiki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目前您正在訪問的中文 Wiki 是一個獨立的 Wiki 系統,為了統一跨語言連結,會出現兩種情況:
- 翻譯的文章的名稱與 ArchWiki 主站的英文文章名完全相同, 而且不帶 _(簡體中文) 後綴
- 翻譯的文章,使用翻譯過的中文名稱,同時創建一個和英文文章名完全相同的重定向頁面,指向翻譯後的內容頁面
注意事項[編輯 | 編輯原始碼]
這個指南是個有效的版本, 但是這裡的規則任何時候都可能更改. 所以你可能希望對這篇文章作標記,點擊文章上方的"監視"連結,然後使用導航欄上右邊"監視列表"連結來關注本文的變化。